随着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持续深入,对物流系统的升级改造也得到了企业的广泛关注。物流贯穿生产和销售的所有环节,对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有着重要支撑,怎么让物流系统满足智能制造时代的企业发展需求,是当前企业尤其关注的话题。
传统制造业的现状
1.物流流程散状,运作效率低
大多数企业未将物流独立纳入一个部门对其进行系统统一的规范管理。如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等。从而造成物流管理分散,运作效率低;
2.管理方法错误,接收信息程度低
许多企业的物流管理还是以人工为主,少数企业也仅局限在初步的、业务性的、分散的计算机管理阶段。
物流管理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更没有形成网络体系,造成信息流通不畅,资源不能共享。落后的物流控制状态,使得物流的系统功能不能正常发挥。
3.物流供应链难以协作
大家都知道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服务提供商等组成了供应链,供应链应该协同。在多数情况下,目前中国的供应链由制造商主宰,制造商过分强调博弈,较少考虑“双赢”或“多赢”,因此,供应链难以协同。目前形成的供应链关系不是合作关系,而是竞争关系,这不利于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制造商一味采取竞争性招标的方式获得运输、仓储等服务,由于客观上目前中国是“重制造,轻物流”的状态,处于弱势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只能被动地降低报价以获得这些业务,导致运输价格、仓储价格不断走低,但同时供应链成本可能越来越高,并且供应链的合作与协同关系没有建立。为了更好地发展制造业物流,这种状况应该改变。
4.物流行业模式僵化,缺乏创新力
中国的制造业物流发展与发达国家具有较大区别。目前,中国制造业物流系统需要高端人才,这些人才需要对管理学、系统工程、IT技术有着比较全面的掌握。中国制造业物流的运作模式与技术照搬发达国家的多,自己创新的少,对许多本土产生的物流问题我们还束手无策,这需要制造业和物流业携手共同创新物流运作模式和技术,提升制造业物流能力和水平,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智慧物流系统核心技术应用
1.条码技术
应用场景:条码技术的应用不仅可提高分拣运输效率,还可完成定价、订货、分拣等过程,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
2.RFID技术(智能标签)
应用场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来获取数据,可支持快速读写,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
3.POS系统与EDI技术
应用场景:将销售的动态数据及时传送到生产、采购、供应环节,实现整个供应链即时数据的共享和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4.GIS技术、GPS技术
应用场景: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主要用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并配合GPS技术,实现车辆自定位、跟踪调度以及运输管理。
5.大数据技术
应用场景:大数据的应用贯穿了整个物流企业的各个环节,主要表现在物流决策、物流客户管理及物流智能预警等过程中。
6.物联网技术
应用场景:通过RFID、无线网络、传感器、复杂网络协议转换、智能化信息处理等技术,来实现一个完整物流系统的智能流动。
7.物流自动化技术
应用场景:物流自动化系统需要与企业各管理系统进行集成,通过科学的管理流程衔接,实现整体物流管理的高效与协同。
8.ITS(智能交通系统)
应用场景:在物流运作中,ITS主要应用于货物运输与配送活动,通过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实现物流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