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世界500强企业去年累计达到275家,在深投资再创新高,跨国企业投资向高端领域迈进。
深圳对外贸易全国领先,出口规模连续24年居全国内地城市首位,出口目的地遍布全球226个国家和地区。建市以来,深圳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累计约842.5亿美元。
83座国际友好交流城市遍布全球53个国家(地区)。目前,深圳机场共开通国内外客运航线179条,并实现了欧美澳直飞。
作为中国首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今年年初披露的几组数据,充分证明其在开放上取得的显著成就。当世界经济进入长周期调整,如何加快构建具有更强竞争力和自主性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动权,成为深圳的新使命。
多项改革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2017年3月的最后一天,深圳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子平台2.0版正式上线试运行。该平台是隶属于深圳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下设的重要功能模块。
“建设 单一窗口 是国务院推动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的重大举措,在目前国际贸易形势严峻、全国全力稳定外贸增长的背景下具有现实意义,深圳是全国第二个获批的试点城市。”深圳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单一窗口”即深圳海关、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深圳边检总站、深圳海事局向“单一窗口”平台开放数据交换接口,实现平台与各单位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一个窗口”对外。
“单一窗口”建立后,企业仅需向平台一次递交全部申报信息及相关材料,即可实现船舶进境一次申报和关检货物“一次申报”。
“首先是减少了重复录入。据不完全统计,船舶联检方面,以前企业需向海关、国检、海事、边检4家单位录入数据724项,现在则减少录入255项,减少幅度达35.2%;关检货物 一次申报 方面,以前企业需向海关、国检2家单位录入数据将近120项,现在减少22项,减少幅度约18.3%。此外,通关效率也明显提高。”该负责人说。
前海一家从事物流业务的外资企业员工王颖昱说,运用该平台2.0版后,她需要填报的货物申报数据项减少1/3,船舶申报数据项减少80%,船舶放行时间由1天缩短到1小时……
“ 单一窗口 平台作为推动贸易便利化的关键性基础设施,将更加优化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推动自贸片区乃至整个深圳的国际贸易发展。”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局长助理孙海伟认为,这也是对接国际通行规则、推动贸易便利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重要途径。
据悉,目前深圳已出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总体规划,将不断强化“单一窗口”和电子口岸协调推进机制,实现海港空港运输工具一次申报、全口岸“一次报关报检”、整合跨境电商、外贸经营者备案、外贸信用信息等核心功能。
除了通关便利化改革,深圳还通过深化外资审批制度改革,不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统筹全市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不涉及国家特别管理措施领域审批改备案。目前,已完成备案项目3343个,进一步提升外资企业投资便利性。
此外,研究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定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工作方案。加大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吸引合同外资超千万美元的大项目达1059个,增长126.3%。其中,超亿美元的大项目75个,增长70.5%。
前海和河套成深港合作高地
深圳的兴起,在地缘和产业基础上都受益于香港,“向香港学习”是深圳经济崛起的不二法门,“深港合作”也由来已久。从时间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改革开放之初,香港抓住广东率先对外开放的机遇,先是在深圳投资设厂,然后又以深圳为跳板辐射整个珠三角地区投资建厂,形成了“前店后厂”的产业分工模式,促进了深圳乃至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成就了香港经济从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的转变。
二是以2003年内地游客赴港自由行开通、签署“CEPA”在深圳先行先试为标志,深港在经贸往来、物流、个人游、跨境基础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既使香港经济迅速复苏,又推动深圳在扩大外贸出口、吸引香港企业投资、加快物流发展等方面获益。
三是随着2007—2009年CEPA服务业补充协议的签署,以及2010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建立,深港两地在金融等高端服务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产业互补。
“在中环金融机构中大量出现内地优秀年轻人,香港毕业生中北上创业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大疆无人机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一位香港政界高官说。而前海近5年来不仅成为我国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区域之一,也成为港人最愿去、港企最受益的标志性区域。
为全方位加强与香港在经贸、金融、教育、科技等各领域合作。今年年初,港深两地正式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双方同意在河套地区共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
该园是目前香港科学园面积的4倍,是香港历史上最大的科创平台,将吸引不少香港、内地和世界顶尖科研机构和企业进入,意欲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发展的超级航母。“发展落马洲河套地区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是以科创为主轴,建立重点科研合作基地,以及相关高端培训文化创意和其他的配套设施,目标是吸引国内外顶尖企业、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进驻河套。”香港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说。
杨伟雄表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成立以来,香港特区政府已投放了超过180亿港元,全方面推动科创发展,包括推动科技研发落地,鼓励与国内机构合作,推动香港的再工业化,支援初创企业,协助中小型企业升级转型,发展智慧城市等。
“随着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铁等跨境大型基建项目陆续开通,香港与珠三角城市之间的距离大幅度拉近,人流、物流、技术交流更为便利。”杨伟雄说,香港特区政府致力于构建具活力的科创生态系统环境。深圳拥有强大的科研产业实力,也是国家科创事业先锋,两地在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的合作一定能够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
可以预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被纳入国家战略,深港合作将更为紧密,并携手在全球坐标系下谋划开放布局,以区域协同联动为支撑,实现更高水平的联动。
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力度
“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是建立在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基础上,作为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深圳近年来快速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全国综合铁路枢纽和世界级集装箱枢纽港,打造“海陆空铁”全方位立体化战略通道,并深化与沿线国家经贸、投资等合作,拓展驻外经贸代表机构服务职能,推进中白物流园、印尼深圳产业园等境外园区建设,“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落户深圳,成立运营巴布亚新几内亚深圳产品展销中心。
“去年深圳完成 一带一路 沿线首批28个国家的国情研究,为企业提供咨询和指引,全年对沿线国家协议投资额增长11.5%。”深圳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政府去年重点支持招商局在18个国家、35个港口布局港口网络,而招商局也在多年摸索之后,首创“丝路驿站”模式。“丝路驿站”的概念来自于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驿站,这些驿站是当时信息交流、住宿补给、货物交换的场所。借助“丝路驿站”可以实现人才流、信息流、资金流、商品流四流合一发展。如果互联互通是血脉经络,港口恰恰是经络上的穴位,找准穴位拿捏好、呵护好、管理好,才能保障 一带一路 的血脉畅通和经络畅通。”招商局港口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玉彬说,在“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打造“丝路驿站”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可构建集贸易往来、商品集散、金融互通、资源调度为一体,可为制造业“走出去”提供综合服务的平台。
“如果把依托互联网的线上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叫做 天网 ,招商局的目标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一张服务所有制造业贸易商的 地网 。”李玉彬表示,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招商局第一时间即成立了集团“一带一路”领导小组,借助招商港口、招商物流等主要平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并摸索出“前港中区后城”综合开发模式。
据记者了解,2017年,深圳还将加快推进越南、印尼、白俄罗斯等境外合作园区建设,力争深越合作区在年底前完成一期工程,巴新广东(深圳)名优产品展示中心运营效果进一步提升,以及打造“走出去”综合服务体系。
聚焦
“前海部分领域已接近国际自由贸易水平”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兴经济体崛起成为全球经济的推动力。英国《经济学家》曾将新兴经济体分成两个梯队,中国被列为第一梯队。
随着地位和影响力的上升,新兴经济体必然要对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作出调整。但要掌握主动权,首先要融入,对接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包括行政的精简化、贸易的便利化、投资的自由化和金融的国际化等,前海再次成为“探路者”。
两年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以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为目标,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外经贸向更高层次跃升,构筑双向开放格局。2017年4月,中山大学、普华永道等第三方评估显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改革进程位于国内自贸区前列,在通关效率、外资企业注册数量、金融产业扶持力度等方面与上海自贸区媲美,在诸多指标上超越其他自贸区。特别是在扩大投资开放、金融制度改革、法治环境改善等领域的改革领先全国,部分领域已接近国际自由贸易水平。
75项制度全国首创打造“前海模式”
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表示,为对接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自2015年4月27日片区成立以来,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达253项,全国首创达75项,在全省复制推广37项。国务院要求在全国复制推广的19项经验中,有6项源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涉及5大方面119项任务,完成的和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占总任务数的94.9%。
其中,确立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一致的市场准入方式;建立高标准接轨国际的投资管理体系,对外商投资实施“一口受理、多证联办”模式,在全国最先将外资企业注册时间从20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全国首创跨境进口生鲜关检联合作业改革试点,通关效率提升150%—200%,活鲜产品存活率得到大幅提升;创新口岸检验检疫管理机制,建立进口商品“1+4全球溯源核放”便利通关模式,完善检验检疫“区港一体化”运作,推动深港检测结果互认,创新跨境电商监管模式,“网购保税”进口的通关模式通过了市场验证。
另外,作为国家唯一批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示范区,前海将法治作为核心竞争优势和主要驱动力。除了打造前海特色规则体系,在法律查明机制、域外法律适用、涉外涉港澳台案件送达机制和港籍陪审员制度等方面也领先全国。
比如,深圳国际仲裁院的11名理事中,超过1/3来自香港和海外,现有353名境外仲裁员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并推动《联合国贸法会仲裁规则》首次在中国落地;全国已经设立的10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中有7家在前海;最高人民法院在前海设立的“中国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研究中心、最高人民法院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研究基地、最高人民法院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基地”则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级的法律查明基地,填补了国内域外法律查明机制的空白。
普华永道“第三方综合评估报告”显示,87.5%的企业认为,前海国际化法治环境打造较为成功,特别是国际仲裁院的体系和制度,已能够与国际先进的法律体系对标和接轨。
“前海成港企最受益标志性重要区域”
“深港合作”是前海最重要的使命之一,田夫说,前海在深港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深港人才合作、深港产业集聚、深港金融合作、深港贸易合作等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已成为港人最愿去、港企最受益的标志性重要区域。
“跨境金融”是前海深港合作的亮点之一,作为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前海在全国率先推动实现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发债、跨境双向资金池、跨境双向股权投资和跨境资产转让等“五个跨境”,尤其是跨境人民币贷款保持快速增长,2016年底备案金额超过1100亿元、累计提款364.57亿元,业务规模领先全国。
同时,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港交所联合交易中心落户前海,汇丰集团在前海设立区域总部,香港金银业贸易场在前海设立交易机构开展保税交割业务。降低港资金融机构进入内地市场门槛,成立全国首家CEPA框架下的消费金融公司、首家港资控股全牌照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公司。
前海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在前海蛇口片区注册的港资企业达4564家,注册资本达3898.82亿元,已成为内地港资企业最密集、效益最好的地区。2016年,注册港资企业实现增加值392.61亿元,占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27.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11亿元,占41.2%;纳税85.35亿元,占31.7%;实际利用港资36.07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的94.8%。香港特区政府《施政报告》连续四年对前海在支持港资港企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表示肯定。
“下一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在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同时,将对标国际一流城市,把前海建设成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和城市新中心。”田夫说。
数读
2016年 深圳出口连续24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吸收合同外资521.9亿美元,增长103.9%;实际对外投资92.9亿美元,增长81.3%,占全省的44.9%;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59.8亿美元,在全国各地方城市排名第一。
2016年 深圳全年吸引合同外资超千万美元的大项目达1059个,增长126.3%。其中,超亿美元的大项目75个,增长70.5%。
2016年 深圳新出台出口退税周转金贴息等19条措施,全年进出口总额2.65万亿元,其中出口继续居内地城市首位,一般贸易占比提高2.2个百分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分别增长15%和17%。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对外投资分别增长103%和70%。
2016年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全年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72个,增长70.2%;吸收合同外资424.6亿美元,增长122.5%;实际使用外资38亿美元,增长70.6%。